保靖县四方城的历史_保靖四方城遗址攻略_保靖县四方城遗址简介
来源:湘西旅游网 时间:2023-01-04 00:53
从战国到唐宋,从建成到毁坏,保靖四方城历经了1600多年,我们一起去探秘四方城遗址,和它出土文物铭记的千年历史。作为一座跨越千年的历史古城,湘西州博物馆开辟了专门的展厅,来展示四方城的历史文化,四方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东约6公里的迁陵镇要坝村。
由上世纪六十年代省、州、县三级文物部门关于凤滩水电站淹没区,进行联合调查,发现四方城遗址。之后,州县文物部门又在遗址附近连续做了十多次考古调查和抢救性考古发掘。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信息部 主任 朱堃:发掘了春秋时期的一条沟,清理了战国汉朝晋唐宋各个时期的墓葬,一共有95所。从我们这个研究结果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四方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历经了秦汉两晋,还有唐朝,直到宋朝的时候逐渐废弃了,面积上可以说是非常的大,应该说有200多万平方米。
四方城遗址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地处酉水流域中游北岸。整个遗址区包括四方城遗址、汉代青铜冶炼遗址、战国粮窖遗址和战汉墓群。总发掘面积达4千平方米,城址坐北朝南,分布在高出酉水河30米的第二台地上,因显现的轮廓呈方形故名,在城址内发现大量板瓦、筒瓦。
墓葬区分布在城址的西、北和东面,现已清理战国、汉代、晋、唐、宋墓葬95座,以及战国粮窖1处、东周遗址1处,春秋时期沟1条,汉代青铜冶炼遗址1处,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四方城遗址始建于战国,延续至唐宋时期,是湘西乃至武陵山地区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延续时间较长的古城遗址。它涵盖了酉水流域古代文明的全过程,保留了一个完整的封建时代城市考古标本,被专家誉为“开启湘西古文明的金钥匙”。在酉水流域具有对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史等诸多方面更为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
1979年,四方城遗址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州革发[1979]029 号文件)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公布的名称为“汉代迁陵古城遗址”。2006年5月31日,四方城遗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06]17 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